事情的起底是这样的——
一个还没毕业的学员,接到学校老师的作业任务,要求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起做作品,但是这个过程中,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是出现很大问题的,比如在学校没有教建模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自己琢磨(这真的很扯淡),但这个小小的导火索引发了整个任务小组的内部矛盾(其实大学期间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最容易引发矛盾,包括学生会社团什么的都是一样的)。先是整个小组解决问题能力最强的人被怼,然后是一群青铜选手自己吵来吵去,吵了几天做了一堆辣眼睛的作品出来,然后继续无休止地吵。
其实在任何一种团队组织行为中,“一个王者带一群青铜”这种事都是劳心费力伤神又无奈的感受。但是在项目中、在小组合作中,赶鸭子上架的事儿常有,一般都只能迫不得已地接受。
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,并不是没得选。当然,以下的话,只是说给那些在这种合作中担任组织者、领导者、协调者角色的人听——你选择做什么样的人?
#01施影响者
影响还是被影响?先搞清楚这个问题。
在一个集体中,一定有一个人去影响一群人,一般这种就是领头者的角色。就像一部灾难片中的主角,就起到施影响者的角色。但当你选择成为施影响者的时候,也就选择了执掌一定的权力。一个人要想对另一群人施加最大程度的影响,那他就要使对方感觉到自身的权利得到了保证,因为如果是坏的影响,影响力就会终止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古代封建王朝中的皇权天授最后发展成君主立宪,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主观声音的影响力。
举个例子,在一次小组任务中,最初被选出来的组长,可能并不会成为整个小组任务中的核心角色,这取决于组长是否会把整个小组任务完美的协调开、有计划、有步骤、让任务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。就像很多中学时代的班长,就因为自己角色定位不清晰, 仅仅只是成为了班主任的小秘书,小跟班,帮班主任跑跑腿,这种班级就很容易一会儿冒出来一个班长,一会儿冒出来一个副班长,甚至班长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连决策权都没有。但有自己想法和有能力的班长,可能会把问题主动处理得很好。
那也就是“施影响者”的角色需要给整个团队以安全感,让每个人觉得自己被公平分配、被友善对待、被倾听、被理解等等。但是大学时代的学生很多时候是没法把这一切客观衡量的,甚至当每个人的民主权保障过度的时候,声音就会越来越杂乱,最后变成众口难调,甚至有些合作就这样一拍两散。
所以施影响者需要把握一个度——利可共而不可独,谋可寡而不可众。也就是,利益是要共享不能独吞,而谋划一件事是没法去让所有人一起做决定的,领头者本身是要做决断的。听取意见和建议的过程要有,但最终的拍板要自己决定,优柔寡断或者任由团队各种声音,最后只会全军覆没。
所以施影响者必须有牺牲精神,这是没办法的,这里的牺牲指的是,任务完成,光荣属于整个团队,哪怕这个团队其实你的贡献占比达到了90%。所以大多数的领头者要承受委屈、承受不公、甚至是一些空穴来风的议论。
所以作为合作小组中的核心,除了你的专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外,你务必具备以下其他能力:
独立决策能力(过程没问题了快速给结果);
及时止损能力(有互撕和不可控快速制止);
客观分析能力(对每个声音都预判出结果);
独立承担能力(团队永远都有漏风的墙);
资源整合能力(让团队中每个人发挥所长)。
#02被影响者
最后说说,如果合作过程中,这些“青铜选手”并不配合怎么办,没有什么好的办法,顶多算是一个不完美团队,但你要确保你贡献出的那份力量足够完美。所以一定会有遗憾,但最后给团队合作画一个不后悔的句号就行了。不配合的人当中如果有实力担当,就让他发挥自己的长处好了,或者试着单独取得沟通,不要在一群人面前试图去解决某一个人的问题,那只会越来越糟。
人都是有私心的,比如一个项目中有人主导建模,有人主导插画,一定都是在顾着自己的擅长项,或者自己想做的那部分有着自己的小算盘,想凭一己之力出圈、想获得所有的光环等等。在不伤害团队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试着去单独沟通,但触及团队利益,绝不妥协!
另外,请相信,有能力的人被挤兑,一定是一时的!是金子并不一定在哪都发光,比如埋在一堆粪土中间的时候,所以,你跟这些人在一起的合作都只是暂时的,脱离是早晚的事。今天这个凡事都全透明的时代,有实力的人并不容易被埋没,加油吧!
而至于那些又不配合又没实力的人,自生自灭吧!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,就像郭德纲说的——不是所有的蛹都能变成蝴蝶,因为有的是他娘的蛆!
#下课!
还希望我解答什么问题,评论区告诉我!
评论